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方动态
泰顺竹里依托畲乡党建联盟促发展
时间:2019-11-05 10:18:15 来源:市民宗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泰顺竹里畲族乡成立畲乡党建联盟,创新推行的“联学·联做·联富”三联工作法,将竹里村、茶石村、何宅垟村三个村党组织构建成区域党建联盟,架构“无形”到“有形”组织,一举扭转过去党建发展不平衡、规划建设不统一的困境,实现了基层组织力提升。今年,竹里乡持续深化拓展党建联盟,在三村支部引领下,将两新支部和社会组织融入发展,不断促进三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有效提升旅游发展综合实力,先后荣获3A国家旅游景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等称号,竹里村也被选入全国旅游重点村名录,为创建4A国家级旅游景区、打造“魅力文理畲乡”奠定坚实基础。

一、实施“1+1+1>3”促融合共进。竹里畲族乡位于泰顺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0公里。下辖竹里、茶石、何宅垟三个行政村,总人口3337人,其中畲族人口1100人,党员195人。成立畲乡党建联盟,就是为了扭转三个村过去规模偏小、各自为战、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的尴尬局面,将三个村整合成一个强大的集体。一是培育一支“敢想敢干”的头雁队伍。严格落实村干部“金十条”,将“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村级后备人才选为村支部书记,涌现出以罗祖华“村书记、竹雕大师、企业家三合一人才”为代表的农村“领头雁”;何宅垟村支部书记吴大树在茶石村支部书记罗祖华、竹里村支部书记雷圣忠的帮扶下,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就和58户农户重新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村庄各大项目推进顺利。二是建设一个“三村共享”红色阵地。根据三村人口逐渐下山向乡政府所在地竹里村集聚的实际,由竹里村无偿提供土地,联合茶石村、何宅垟村新建村民中心,投资3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村民中心,打造了一个三村“集中办公、共同学习、服务共享、成果共展”的平台。原有的三个村民中心则通过集体出租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三是绘制一张“全域发展”蓝图。建立以书记、主任为主的“6人联席会议”制度,做到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联商、联调、联抓、联动,共同协商解决村级事务368件(次)。如:3个村制定三年村庄联动发展规划,精心绘制了党建联盟任务作战图,重点推进“文礼书院”、“凤栖谷”等10项重点建设项目。

二、推行“三联工作法”促同心聚力。通过“联学联做联富”,真正做到各村党员、村民相互包容和支持。一是联学。每月15日,三村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党建知识每月更新、每月回顾、每月测验,为年老体弱党员开展“党建联盟”互助学、宣讲团送学68次。联合开展党员亮身份、比本领,亮承诺、比干劲,亮星级、比业绩的“三亮三比”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二是联做。围绕“中心工作部署到哪,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的工作思路,3个村攥指成拳集中发力,结合全乡打造4A国家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开展规划联做、溪流联治、森林联防、景区联建、产业联动、村风联树“六联行动”,集聚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新合力。三是联富。成立“三村实业有限公司”,抱团开展物业管理、房屋租赁等经营性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抱团投资、发展农旅经济等,形成以强带弱辐射效应,3个村集体收入均突破20万元,三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总收入与上年相比增幅分别为246%和117%。

三、合力“抱团攻坚”促全域发展。坚持“环境优势就是发展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一是生态与产业互促共荣。借助“省级民族特色农房改造示范村试点”建设,完成141榴畲族特色民居外立面改造。带头开展拆除违建和线路“上改下”行动,历时7个月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为全市第一个全域破解“空中蜘蛛网”的省级样板乡镇。按照“一村一品”建设要求,带领党员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党员带头发展农家乐、民宿、百竹园、铁皮石斛、百合花等产业,游客量达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直接营业性收入超36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二是党建与文化融合发展。联合成立三村畲歌队,联合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文化寻根之旅”夏令营、公益夏令营读经班、周末读经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首创“廉竹文化园”,合力打造村规民约“三字经”,构建“文明竹里”新风尚。三是人才与项目同频共振。依靠山地资源和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建成毛竹、铁皮石斛等基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通过“支部+协会+基地+农户”定向培养机制,涌现出民宿、农家乐、石雕、铁皮石斛等乡土人才100多名。县第二届杰出人才、茶石村支部书记罗祖华通过“师傅带徒弟”,培养竹雕人才36名。同时,依托竹里馆和百竹园,借助“工厂+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竹产业经济。通过“支部+协会”模式,引回和培养民宿农家乐人才40多名,带动发展年营业额超200万星级农家乐5家,20家民宿供不应求,推动了民宿农家乐产业的井喷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