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方动态
泰顺:四项举措大力打造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区
时间:2020-10-23 15:48:08 来源:市民宗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年来,泰顺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两山”转化,高质量打造“畲乡蓝”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美丽民族乡村,努力创建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窗口。2019年泰顺全县少数民族农户人均收入达18275元,连续两年增幅超14%。

一、用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强化产业支撑。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竹里畲族乡投入近4亿元,联合打造以“三绿三文化”为核心的“畲乡蓝”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链。一是做好“老树新枝”的文章,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毛竹、葡萄、猕猴桃、中华蜂等农业基地1.8万亩,发展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9家,百花蜂蜜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全国示范社,创成国家级三产融合精准扶贫示范区。二是做好“插柳成荫”的文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速转化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建成月蓝舍、山行、云溪等特色精品民宿30家。司前、竹里成功创成温州首个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左溪村入选浙江省首批“农文旅”融合开发培育(民宿特色村)名单。三是做好“育种蹲苗”的文章,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按照“一田一品一风光”原则,结合产业布局规划,“全景式”打造美丽田园、美丽菜园,推进畲乡田园综合体建设。落实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扶持政策,为带上农户和企业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二、用大策划打造大品牌,彰显民族特色。泰顺县坚持民族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不断完善示范带规划编制,推进示范带建设提档升级。深挖畲族传统文化元素,投资1560万元,建成11大类项目内容,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畲乡最美乡愁村。持续推进“两最”工作,全方位、无死角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打造全域整洁、全域美丽的畲乡新面貌。推进美丽畲寨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游客中心、花溪景观、绿道观光廊等配套设施,全力打造民族乡村新时代美丽花园。创成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个、省3A级景区村庄4个,竹里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左溪村被推荐申报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竹里整乡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已通过景观质量专家评审,左溪村创建“中国最美畲村”,民族乡村品位实现大提升。

三、用大文化构建大格局,实现惠及全民。泰顺县加大畲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留住民族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一是健全传承机制,着力延续新辉煌。加强畲乡文化站、畲族展示馆、畲药馆等文化阵地建设,创成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省级1个、市级3个。加大畲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展示、研究等活动。鼓励民间组建民族文艺队伍及民族文化工作室,左溪凤凰畲歌队多次走出国门,唱响畲族好声音。二是激活文化资源,着力讲好新故事。充分挖掘畲歌、畲舞、畲医畲药、传统体育等畲族优秀文化,促进畲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积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培育一批少数民族文化精品。三是推进文旅融合,着力焕发新生机。作为全省、全市首届“三月三”活动承办地,司前、竹里“三月三”民族盛会已成为集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文化等为一体的泰顺县旅游金名片。葡萄荷花文化节、红粬酒节、猕猴桃采摘节等一系列旅游主题活动效果明显,共同打响了畲族风情旅游品牌。畲乡大舞台常态化表演,为畲歌演出走向市场化、多样化迈出重要一步。2019年畲乡司前、竹里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0%。

四、用大视野谋划大服务,培育乡土人才。泰顺县始终坚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点是培育本地人才、引进外地人才、吸引乡贤回归,实现民族乡村人才队伍大提升。一是突出红色领头雁先锋示范。坚持红色领航畲乡发展,全力做好民族村人才队伍梯队培养,先后涌现出一批“守信念、顾大局、有本领”的基层组织带头人,不断增强民族乡村“带富造血”功能。二是突出职业新农人培育引领。借力省市科技特派员和高校资源优势,举办“田园学校”“民族讲堂”,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土专家”“田教授”,全面增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三是突出内外泰商乡贤深度融合。引回一批返乡创业人才,建立民族乡村人才数据库,成立青年创业联合会,大批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以乡情为纽带,大力推动严立淼、苏孝锋等在外泰商乡贤“反哺家乡”行动。

下步,泰顺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用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重要窗口”建设的使命负担,切实发挥好民族工作“推进器”作用,争当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排头兵,为“重要窗口”建设增添泰顺民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