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三个注重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文化积极内涵 | ||||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今年以来,洞头积极探索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注重挖掘和弘扬宗教文化积极内涵,鼓励宗教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是注重内涵挖掘,推进宗教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断融合。针对宗教教职人员,全年将宗教文化内涵挖掘作为宗教团体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宗教团体为抓手,通过组织专题讲经讲道、文化交流等活动,指导基督教两会以“论神学与国学的关系”为主题进行专题座谈,积极探索神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8月底,借中普陀寺佛教文化园奠基仪式之机,组织佛教教职人员围绕“慈悲·宏博”进行讲经交流;10月,市佛协讲经巡讲活动走进洞头,组织全区佛教教职人员和信众参加“觉悟人生·不忘初心”主题讲经交流活动。针对信教群众,在全面开展宗教政策法规进场所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学习纳入中普陀寺举办的观音文化禅修班,组织信众学习四书经典、茶道等内容;在永福寺不定期举办书画交流会,引导有兴趣的信众学习书法基础,启动永福寺书画展览馆建设前期论证工作,将有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传统文化弘扬又一阵地,积极创新文化弘扬载体,积极发动各教别深入挖掘宗教教义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内涵,引导信众汲取宗教文化正能量,确保教职人员及信众正信、正行。 二是注重搭建平台、畅通宗教文化交流渠道。对内,加强洞头区域内不同片区的仪式仪轨习俗的文化交流。6月,区道教协会以张天师诞辰庆典法会为契机,组织本岛、霓屿及大门、灵昆三大片区开展道教祈福法会议轨交流,并组织道教教职人员围绕品德修养、宗教学识,形象威仪等方面进行专题交流,推进教风建设;9月,组织霓屿、鹿西佛教场所管理人员和教职人员前往中普陀寺、永福寺进行拜访交流,共同探讨佛教经典、活动仪轨和场所事务规范管理等。对外,以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为媒介,大力引导更加积极广泛的宗教文化内容载体进入我区。11月,成功举办洞头区第七届放生节,期间邀请杭州佛学院前来举办“梵音海潮音”佛教音乐会,邀请生态、素食等相关领域学者专家前来参加中国传统佛教放生文化研讨会,并与其共同围绕“放生、教育、慈善、养老”等现今社会佛教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讨论;借芳振法师升座法会之机,与福建佛学院师生共同探讨佛教的“继承、发展、担当、践行”,并就佛教庆典仪式仪轨进行交流;12月,举办第二届禅武论坛,组织外来武僧团体、知名书画界人士前来以文、武会友,进一步引导全民营造健康生活氛围。通过加快宗教文化的“内循环”和“外引进”,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洞头区影响力,加强全区对外交流。 三是注重文化引领,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社会发展。一方面,积极引导宗教力量服务全局工作。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和开展宗教界集中整治活动,要求宗教教职人员带头自觉推行殡仪活动“八不准”规定,鼓励6家有条件的场所积极参与花园场所试点工作,组织佛教协会开展“弘法利生德会慈善救助”活动,着手建立中普陀寺慈善基金,规范开展扶贫、助学、助老等慈善事业,助推全区社会和谐。另一方面,以民间民俗文化提升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完成洞头民间信仰文化研究,前往洞头区所有道教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进行采风,对全区所有民间信仰的历史来源、信仰发展进行追溯,论证成立陈靖姑文化研究协会的可行性,为洞头区的民俗研究增加新力量做准备,通过民间民俗文化引领,进一步做好妈祖、七夕等民俗节庆活动提升工作,帮助增加游客数量,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