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以民间民俗文化助力地方文旅发展 | ||||
|
||||
洞头作为全国十四个海岛区之一,因生活环境影响,陈元光信俗、陈十四信俗、杨六郎信俗、妈祖信俗、小朴白马寺马灯等保家卫国、护海佑渔的众多信俗,在洞头有极为广泛的信众基础和较为浓厚的信仰文化底蕴,海岛民间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洞头区政府主动引导,坚持发挥民间民俗正能量作用,逐步推进民间民俗文化与洞头的蓝色海洋战略、生态旅游理念融合发展,通过挖掘提升民间民俗文化,丰富洞头文化旅游内涵,助推海洋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立足海岛特色,在发展“蓝色+民俗”特色旅游上显优势。长期以来,洞头区有意识地开发和推进民俗特色旅游节庆活动,逐步形成由区政府牵头组织,以信众较多、影响较大、场所管理较为规范的民间信仰场所为载体,宣传、文广旅体、民宗等部门共同协作,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和区陈靖姑文化联谊协会等民间社团积极配合,区各级志愿者组织及信教群众等共同参与的全区性联动模式。洞头区以东屏街道为主要阵地,突出渔家风情,在七夕期间,举办七夕民俗风情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活动内容逐步涵盖举办成人礼、青年交友联谊、传统手工体验、放水灯等特色项目。2010年以来,该区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举办以“同谒妈祖·共享平安”为主题的妈祖平安节,此活动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纳入“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二是追溯历史根源,在“机构+民间”研究触手上求延伸。由于历史原因,洞头对民间信仰文化的研究长期为民间个人行为,民间民俗文化难以追溯。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17年开始,我区以民宗、文物、文保等部门为主要力量,联合文联、民俗文化专家,共同组成民间民俗文化研究小组,通过查找历年区志区史搜集场所历史资料、探访年长村民讲述民间信仰场所故事、搜集场所诗词牌匾及庙史简介等,多渠道搜集民间民俗信仰历史素材。6月1日,市人大许瓯及温州大学民俗学林亦修教授带队来洞,围绕“温州台湾两岸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对策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在基本掌握民间信仰来源及各类民俗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该区进一步剔除民间民俗历史故事中的迷信因素,不断挖掘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符合优秀传统文化品位、体现海岛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内涵。 三是丰富文化形态,在“观赏+体验”活动载体上做文章。随着“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民间信仰场所提升工程的不断深入,民间信仰场所综合环境得以不断提升,下尾村黄法仙师殿“仁义”主题文化场所、禹王庙“无私”主题文化场所、金岙村陈府庙“爱国”主题文化场所等场所提升工作陆续完成,民间民俗特色文化得以缤纷呈现。在传统节假日及特定日期开展祭祀祭典活动,洞头区陈十四祭祀、迎火鼎、太平灯等民俗活动已形成一套基本仪轨,在信众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吸引部分游客前来观赏。此外,该区以妈祖、七夕两个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民俗节庆为依托,在开展祭祀典礼的基础上,积极盘活“花岗古渔村”、连港蓝色海岸带等旅游资源,推出古村亲子农家乐,尝美食等相关配套活动,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海岛民间民俗文化魅力,突破了以往“旅游一日经济”的瓶颈。 四是强化感情交流,在“半屏+台湾”人文交流上增情谊。近年来,洞头作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桥头堡,对台合作交流一直较为频繁,成功举办了两岸媒体聚焦半屏山等活动。目前海峡云村金岙101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近5亿元的精灵海岸颐养度假庄园已签约落地,洞台交流合作日趋紧密。在此基础上,洞头区积极发挥妈祖对两岸群众的信仰感召作用,以当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妈祖平安节为主要活动依托,积极邀请台湾地区妈祖文化研究机构、信众代表、经贸文化界人士,力争以妈祖信俗为纽带,将妈祖文化同学术探讨、观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充分结合起来,不断增进两岸文化学者、民间群众和信众之间的交流往来,有力推动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交流。 洞头将不断深化民间信仰“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提升建设,发挥民间民俗文化正能量,树立“民俗+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引导民间民俗助力洞头社会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