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柳市翔垟庙:郭氏兄弟抗倭护国,朱氏圣母行善布施 | ||||
|
||||
柳市镇上园村是当今“中国电器之都”的核心地带。建村历史悠久,在宋、元时期就有先人在居住。至元代延祐二年(1315)村里就建有三官庙。至明代成化十五年(1477)整个村落燎于火灾,三官庙也没能幸免。1479年,黄华胡家垟的胡居廉公迁此居住发展,此地才称为“上园”。 翔垟庙古称三官庙、元帅庙、俗称上垟殿。坐落在村内柳市气动市场楼顶。面积1300平方米,众仙堂高大宽敞,一派金碧辉煌。庙宇混凝土结构,全仿古建筑,古香古色,气象万千。远望庙宇,青青琉璃瓦,飞檐翘角,气度非凡,实为宏伟壮观。庙内1.8米高的佛座全是花岗岩精雕而成,与二十四孝典镶成一色,格外精美。神衹郭元帅居中;东首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西首三尊三官大帝,朱氏圣母;西边墙前端坐五福财神。尊尊神衹妙相庄严,栩栩如生。 在众神衹中,郭元帅抗倭的事迹,与朱氏圣母修道行医救世的故事,则被这一带世代人口口相传。 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海疆内陆,直侵台州及乐邑,我邑人民深受倭寇摧残,生灵涂炭。乐邑县衙号召有识之士参加民团联军抗倭,由抗倭英雄戚继光统帅征召。八都西仁宕有勇士郭严一、郭严二俩兄弟,武艺高强,不仅长拳短打、刀枪棍棒样样精通,且会飞檐走壁,为乡里穷困百姓打抱不平,积极参加戚家军,表现突出,被推为正、副统领,从戎于抗倭名将戚继光麾下,他俩受戚家军严格训练,战术指挥才能大大提高。在反倭寇战斗中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受到戚元帅亲予封赏。 嘉靖4年倭寇侵犯台州,在乐邑抗倭战斗中,郭氏兄弟率领部队拦截倭寇,因兵力不足被倭寇围困在小山上,以等待援军突围,但援军中途被倭寇阻击,郭氏兄弟与战友均不幸以身殉国。戚继光为追念郭氏俩兄弟忠勇,封他俩为万户阴空郭氏侯王。后人尊他们为郭元帅,立庙称元帅庙,上香祭祀。民国时期,庙中香火日盛,四面八方信众络绎不绝。随后陆续请来各方神祇,齐聚庙中。俗称上垟殿,一直沿用至今。 为纪念郭元帅骁勇善战,视死如归,时刻警示后人行事忠义,保家卫国,每年九月二十五日,在郭氏元帅圣诞日与正月十五日龙灯节,翔垟庙十分热闹。各地信众前来进香祭拜。诵经、演戏,连续五天。祭拜郭氏元帅及众神,摆香案贺龙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其庙内朱氏圣母,行医施药,乐善好施的故事也为百姓所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朱氏仙姑,名婵媛,原籍平阳北港三桥前地方,南宋朝绍兴二年右科进士朱允罕之女,后迁居闹村南垟上地方。婵媛自幼喜医问道,少时天资聪颖,八岁学文十岁能诗,父母爱如掌上明珠,指望长大匹配佳婿。十六岁庙前许愿,如久病的母亲痊愈,愿意一生学医、治病救人,终生不嫁。为兑现承诺,朱婵媛不惜忤逆父亲,拜北山草观拜道姑为师,出家修道,后师徒迁往南雁西洞坐洞修道,勤学道书,精通岐黄,熟知医理,觅野果修真心,上悬崖峭壁,入峡谷深潭之旁,采药炼丹,为四周百姓治病解忧,民众感其善德。一年中秋前夕,临安瘟疫流行,皇上旨召:名医赴京治瘟疫。婵媛在京城行善布施,行医赠药,患者服之病愈。皇上赐金帛,婵媛谢绝不纳,问她籍居何处,婵媛拜曰:吾乃平阳县北港南雁西洞一道姑,只有济世普度众生为己任,祝愿国泰民安。后父女冰释前嫌,一家人其乐融融,继续造福当地百姓。大家都折服于她的人品和医道,并将她孝敬父母、济世救民的事迹广为流传,并受皇帝御笔题诗赏赐。后人在其羽化后,为纪念她,设立庙宇供奉,尊称为“朱仙姑”,祈求天下太平,保佑家人身体健康。 南宋著名诗人潘安固游南雁诗云:嵯峨奇石下,幽洞起霞烟,朱氏师王母,遁居已得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