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五岳聖庙:义胆忠肝扬威名,施恩积德传佳话 | ||||
|
||||
永嘉县桥头镇沈岗“五岳聖庙”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尖山坳坪,背靠桥头镇最高山峰脑公山,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殿宇雄伟壮观,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庙内设施齐全,配套合理。正门高悬着金光闪闪熠熠生辉的牌匾,其上“五岳聖庙”四字由书法家陈中浙先生题写。左右前后名工对联,配套壁画相互辉映,正厅雕龙绘凤的神柜内供奉着黄飞虎等五位英雄神像。 黄飞虎出身显赫,祖上七代皆为商朝名将,在朝廷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威望。父亲黄滚镇守边疆,保护一方太平,立下汗马功劳。黄飞虎文韬武略,统率天下兵马镇守朝歌,功勋卓著,被封为镇国武成王。 商朝末年,纣王宠幸妲己,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忠良之臣深受其害,奸佞小人大行其道。国力日衰,百姓生活困苦,朝野内外怨声载道。黄飞虎忠心耿耿,屡进忠言,劝谏纣王关心天下苍生,不要受妲己蛊惑。对此,苏妲己一直耿耿于怀。一日,纣王生日,妲己设计让黄飞虎之妻贾氏进宫,纣王醉酒调戏贾氏,贾氏含羞撞柱而亡,飞虎妺黄妃娘娘大骂纣王,纣王恼羞成怒,摔死黄妃娘娘。 自此,黄飞虎大梦初醒,偕同兄弟五人,率三千家将反出朝歌,投奔西岐,沿途招兵买马,队伍不断壮大。周武王对黄家兄弟的忠勇早有耳闻,大开城门亲自迎接,并对五人委以重任。在黄飞虎兄弟五人的忠心辅佐下,周朝国力日盛。公元前1046年,武王见时机已经成熟,任黄飞虎为先锋,其余兄弟四人为大将,准备伐纣。黄飞虎兄弟五人为报答武王的知遇之恩,一路浴血奋战,所向披靡。但途径牧野之时,不幸中了敌军埋伏,万箭齐发,黄飞虎身中数箭,其余兄弟四人上前相救,也相继身受重伤,困于牧野之地。武王听闻,日夜兼程,亲率大军赶到,奋力杀退敌军,可惜黄飞虎兄弟五人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周武王感其兄弟五人英勇、忠义,遂题写“威行天下,义重四方,施恩积德,人人敬仰,真忠良君子。”分封黄飞虎兄弟五人为东、西、南、北、中大帝,并以黄飞虎为首,百姓们有感于兄弟五人的忠义,建庙宇来供奉,“五岳圣帝”就由此而来。 始建之初,“五岳圣帝”庙有些简陋,但聖帝爱民、护民、佑民故事却广为流传。1914年民国初年,天下大旱,农作物难以成活,老百姓苦不堪言。当地乡贤筹资高搭“九台”,聘请法师,登坛求雨。岳聖神大显神灵,天降甘霖,百姓欣喜若狂。解放初1951年,又逢大旱,再次祭神求雨,第二天大雨滂沱。就这样,五岳圣帝威灵显赫,造福百姓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 流光如水,风雨沧桑。文革期间,“五岳圣庙”遭到破坏,夷为废墟。直至改革开放后的2007年,沈岗、风山、荷塘、梨村等地的有识之士,怀着敬仰之情,多次聚众商议。在广大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集资筹建。历时三年,气势恢宏、建筑精美的“五岳圣庙”终于落成。 五岳圣庙选址于风水宝地,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殿前的“铁冬青”四季更替,色彩各异,令人赏心悦目。后靠脑公山,背有玄武池。池里放生养殖的鱼儿游弋自如。站立于亭廊之中,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信步畅游山林公园,亭台林立,长廊蜿蜒,拾级而上,四周山花烂漫,绿树成荫。驻足俯瞰,美丽的菇溪河尽收眼底。仰望天空,蓝天白云触目可及。放眼远望,村庄林立,万物生长,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江山如此多娇,五岳圣庙的鼎立,神灵显赫的威名,宁人益世的勋迹,为山乡增光添彩,为百姓祈求平安,福泽绵绵,真可谓五岳圣德传万古,圣帝恩泽被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