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泰顺竹里打造“五美”畲乡 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发展 | ||||
|
||||
近年来,泰顺县竹里畲族乡一直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积极发挥竹里生态、文化、政策三大优势,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小乡也有大作为”的信念,坚持“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发展战略,依托畲族文化、国学文化、竹文化三张金名片,以“文礼畲乡·诗意竹里”为发展主线打造“全域旅游景区化”。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竹里畲族乡将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和美丽大花园建设,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打造生态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未来畲乡。 一是擦亮底色彰显生态美。锚定整乡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长远目标,以年度项目落地为支点,全面梳理未来乡村建设项目,围绕以竹里村为中心,向其他村社辐射创建,落实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打好设施提升战,抓紧最美人居环境,实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提升工程,打造竹里民族特色村寨街区。打好美丽攻坚战,开展美丽田园、美丽交通、美丽庭院等美丽系列创建,启动最美畲乡夜景工程,提高整乡城镇品位。打好“两最”持续战,深化“两最”评选工作,建立乡级“两最”考评组,每月评比,每月创优,与第三方签订垃圾清理协议,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二是服务共享夯实生活美。推进交通互联促流通,打通外部交通环线,实施竹里至黄桥县道拓宽工程、何宅垟至溪口新建道路工程,形成竹里司前高效循环;打通内部交通环线,形成所有人口集聚村25分钟可达。推进无障碍创建促共享,设立无障碍社区康复站,购置康复设施,在全乡所有公共服务窗口开辟专门的残疾人服务通道,设置符合轮椅用户的服务台,并设置语音、灯光等辅助设施,提供盲文、有声读物,让残障群众感受到舒心的服务环境。 三是兴业富民衬托产业美。以产业提效为核心,突出畲乡特色、发挥优势,推动乡域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在兴业富民的同时,反哺“美丽城镇”建设,打造“文礼畲乡·诗意竹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延伸发展到水碓垟自然村内,依托畲族文化、国学文化和竹文化,打造出一个完整的文旅体系,使乡村产业良好向上发展。不间断举办各类民俗节日、畲乡大舞台、畲乡摄影大赛、传统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快速拉升竹里人气。全长约3.5公里的旅游干道串起竹里村和何宅垟村主要景观带,沿线水清岸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种植百合花、彩色水稻等特色作物,深化特色农业基地和农家乐的合作,以项目支撑带动农旅发展。 四是传承历史凝练人文美。打造民族文化街区,全域实施“上改下”“白改黑”工程基础上,推进市政道路提升、路灯工程、智能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选定建成区中心区域的双峰路重点打造畲族风情体验一条街,陆续开设畲族风情体验馆、畲乡特色农产品特色店、畲族手工艺品商店,规划在建畲乡会客厅,提升游客体验感。集中资源实施竹里馆改造工程,打造一个集竹笋种植、竹工艺品加工、竹文化、畲乡文化展示和民宿为一体的“六产融合”的民间博物馆。将“百竹园”提升工程列入重点项目,以“廉竹文化园”为建设目标,将竹文化与廉政文化深度融合,并将融合成果拓展到全乡整治领域,将全乡打造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五是多效融合凸显治理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以畲乡党建联盟为核心,打造“综治联盟”,发挥“党建联盟”引领效应,成立综治联盟工作中心,三村共建共享网格资源,共商共处社会事件。深化“四个平台”建设,坚持网格化管理,夯实网格资源,实现移动终端全面采集动态信息,完成全域视频监控建设,实现建成区15平方公里视频监控全覆盖。在美丽创建、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充分动员群众,让群众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在村级道路建设、“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制定等基层公共事务推进中,鼓励村民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广泛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