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90/2023-00003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成文日期 2023-02-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3-02-01 14:57:23  来源:温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2年,市民宗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民宗部门的精准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对照市委、市政府年度有关目标任务,立足问题化解和品牌打造,全力推进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宗教中国化体系建设重大改革,系统构建民族宗教工作大格局,破解或化解了一批难点问题,打造了一系列“全省有示范,同行有影响”的民宗工作样板。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建设,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1、从严从实,守牢管党治党“主阵地”。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任务要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研究制定《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2022年度机关党建、纪检工作要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数字监督平台”责任清单任务分解表》。

2、凝心铸魂,下好思政建设“先手棋”。以政治建设为主线,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深化“520”党日活动创新载体,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提质增效。以“520”党日活动“廉政警示”环节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党纪党规教育10分钟”,不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3、清风筑廉,拉紧风险防控“高压线”。全面落实党内监督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凡“三重一大”事项均通过民主议事、集体决策,并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注重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开展岗位职责廉政风险点排查,更新廉政档案31份。紧盯重点监督项目,落实“六个一”工作举措。

4、提质增效,打好服务中心“主动战”。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下沉包联社区开展活动300余人次,帮助解决实事问题9件。推进“牵手帮共富”行动,落地民生项目3个。开展“致敬美容师、夏日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机关作风效能督查。完成“三全”专项行动《问题清单》整改。

(二)启航新征程、走好共富路,奋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

1、多载体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一是整合优势资源助力共同富裕。健全“三级四纵”精准帮扶机制,7位市领导挂钩联系7个民族乡镇,县(市、区)建立相应挂钩帮扶机制,市人大、政协、统战、民宗系统、宗教团体共同助力民族乡村共富。拟定《温州市民族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报告》和《民族乡村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二是培育“五畲”品牌助推共同富裕。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推进“三改三不改”,建成一批民族乡村网红打卡地,打造“好畲居”民宿76家,培育特色产业30余个,形成民族乡村共富支柱品牌,如黄汤茶获评“中国气候生态优品”,是温州市农产品首次获此殊荣;平阳漆器髹饰技艺作品获第十四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并亮相第十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成功承办“好畲匠”培育工程、民族乡村振兴成果大采风活动、畲乡农民丰收节活动等省级活动。三是打造振兴精品带引领共同富裕。增创2条省级民族乡村振兴精品带,将13个民族村列入未来乡村试点村,60个民族村列入乡村共富示范带节点村。平阳的“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同富”创新实践获省民宗委肯定。四是推进新业态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打造4个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实现“项目、资本、人才、产业”4个回归。文成藓然共富工坊的“基地+农户+电商”共富新模式被《人民日报》《央广网》刊发点赞。建设一批“飞地”经济园,助力民族村增收。

2、多维度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重实效抓好品牌培育。实体化运作,品牌化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红”家园、驿站、工作室等平台124家。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比赛,开展宣讲活动1000余场。苍南“之江同心·石榴红”集群化品牌创建工作在全省现场会作经验交流。二是多形式推进交融活动。持续开展中小学生夏令营、大学生先锋训练营、爱心拉面送温暖接力等活动,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开展“头雁疆浙行”“青年温州行”“萤火虫行动”等活动8场,300余人参加活动。温州鼓词作品《带货姑娘》代表浙江首次登上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舞台。三是精准化推进事务治理。发挥街镇民宗所职能管理职能,联合打造“智慧服务”平台16家。鹿城、瓯海的“1+7”“乡情+”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模式,被《平安时报》《浙江法制报》刊登报道。四是创新性开展理论研究。完成《赓续红色根脉铸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的浙江路径》等调研课题4个。

(三)立足新起点、聚焦大平安,聚力推进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建设现代示范市建设

1、提升效能,聚力现代化体系建设形成全省样板。一是系统谋划宗教工作中期计划。4月,召开全市宗教工作会议。大会明确了“一市四区”建设目标及未来5年全市宗教工作方向,会后印发《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立足问题解决和品牌打造,制定《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一年具体安排》,确定8项工作重点、细化量化25项工作指标。二是创新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按照“各进一步”工作要求,健全民宗与综合执法部门协同机制,率全省之先开展联合执法,首创《宗教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工作指引》,相关做法被中央统战部《每日汇报》刊登。6月,全省宗教领域综合执法现场教学班在温州举办。12月,温州行政执法工作在全省会议做经验交流,获省民宗委高度肯定。三是全面规范宗教场所内部管理。开展宗教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年行动、建筑安全排查整治“回头看”行动,制定出台《加强和规范场所内部管理26条意见》《消防责任及问责12条举措》等治理性文件7个。承办全省宗教活动场所消防技能大比武活动,我市代表队获三届以来最好成绩。具体做法被《温州政务信息》刊登。

2、落地走实,宗教中国化工作取得实际成果。一是高站位推进政治引领。市县乡三级开展“之江问道”“瓯越同心”系列活动270场,实施红色教育“550”行动48场,举办中国化宣讲等活动213场,轮训教职人员1500人次。二是规范化推进从严治教。出台《全面从严治教的实施意见》等具体规定10个,开展教风巡查24次。指导市佛协制定的“六个一”制度作为模板在全省佛教界推广,我市佛协会长论坛等相关活动资料被纳入省委统战工作视频。在鹿城开展流动教职人员数字化管理试点工作。正一派道士主观试点工作为全省提供样板。三是创新性推进场所优化。在鹿城、龙湾、永嘉等地探索场所优化整合工作,形成一批可观可感、有形有貌的宗教中国化典型场所。8月份召开全市现场会,相关工作得到省民宗委高度肯定。确定宗教中国化场所创建目标160个。创成省5A级寺院宫观4处。动态调整民间信仰场所登记编号33个,创建“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场所67处。

二、2023年度工作思路

2023年,市民宗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统战部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抓改革、创品牌、重治理、促提升、保稳定,持续打造全省民宗工作的温州样板。

(一)加强党建工作。坚持“突出一条主线、打造两个机关、创新三项载体”党建工作思路,持续深化“五强”领导班子建设,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在深学细悟上下好功夫。二是强化担当作为,在善谋实干上下足功夫。三是强化务实高效,在改进作风上下实功夫。四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在责任落实上下全功夫。

(二)推进民族工作。以三年规划为蓝本,围绕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和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两个方面,创新性、突破性推进工作。1、集成优化民族乡村帮扶政策。2、发挥大统战格局优势助力民族乡村共富。3、支持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4、深耕民族特色文化品牌。5、构建“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模块化阵地圈。6、打造精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7、多维度创新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载体。8、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三)提升宗教工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确保我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主要工作思路是“一项改革,两大治理,六个聚焦”,简称“一二六”计划。1、推进“1+3”改革创新。2、狠抓两大治理。3、聚焦六项重点工作。一是聚焦优化整合。二是聚焦规范管理。三是聚焦从严治教。四是聚焦防护网建设。五是聚焦党建引领。六是聚焦除险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