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要闻
温州市“五微五融”工作法探索社区民族服务新模式
时间:2024-10-29 09:42:47 来源:温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年来,鹿城区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拓展创新基层服务形式,以三板桥社区民族团结服务站为样板,探索打造民族服务基层示范单元,带动全区民族服务管理模式向互嵌共识迭代升级,创成国家、省级示范单位7个,省级石榴红“五百工程培育单位”7处,形成的“五微五融”实践经验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等领导调研肯定。

一是开设“微窗口”融民需。梳理各民族流动人口在民族政策咨询、就业咨询、权益保障方面的需求,融合浙江特色增值化一站式办理模式,在社区服务办事大厅设立实体化“石榴籽e家”微窗口,为来鹿的各民族群众提供“网办掌办为主、自助办为辅、帮代办补充”的服务。截至目前,已集成社保、健康医保、教育就业等306项便民事项,推出民政、公安等43项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已接待少数民族群众3000余人次,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小孩就学、暂住办理、群众救助等服务1560件。

二是创建“微课堂”融民情。整合辖区义务教育、课外辅导、职业培训等资源,依托社区民族服务站、石榴红家园、企业民族联络站等活动空间打造特色“微课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培育孵化等形式,为各民族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提供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硬笔书法、技能培训等课程,滴灌式开展文化寻根研学、民族文化精品课程等项目,帮助各民族新居民同步解决就业培训、子女托管、文化融入问题。今年以来,先后推出“四点钟警察妈妈”公益课堂、石榴籽课堂、车间课堂等微课堂载体15个,累计输送语言教学、技能培训活动300场以上,开展文化活动500场以上,辐射各族群众超10万人次。

三是推出“微公益”融民心。以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公益为切入点,围绕文化精神需求、流动人口就学就业、婴幼儿托育等难题,整合社会组织、企业、政府资金,通过政府引导,打造“石榴籽·微心愿”、“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爱心拉面等系列品牌公益项目,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公益慈善等服务活动500余场次,成功解决低收入外来各民族同胞就业问题106人,帮助有需求的市民兑现“微心愿”2200余个,向环卫、志愿者等一线工作人员捐赠爱心拉面约5000份。

四是开展“微志愿”融民力。探索构建各民族互嵌式治理模式,依托区“平安乐巡”平台,延伸打造“石榴籽乐巡”“微志愿”载体,通过自愿报名、定期招募等形式,汇聚各族群众成立“石榴红义警”队伍,作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补充,定期安排平安巡防、文明城市创建、助企服务、五水共治等基层治理活动,提升各民族新居民的城市融入度和社会责任感。目前,已招募231名志愿者,成立14支“一家亲”乐巡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50余次,成功解决老旧市场停车乱象、私拉电线等问题192件。

五是定制“微调解”融民声。针对各民族群众因风俗习惯、语言不通引发的邻里矛盾,将民族“乡音乡情”融入到矛盾调解工作中,在社区司法调解板块实体嵌入“石榴籽”乡音调解室,聘请一批业务精通、人缘地缘熟的各民族同胞代表担任调解员,推出定点预约式、主动上门式、远程视频式“三式”调处服务,发挥民族同胞乡音亲和力优势,为各民族群众提供零距离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政策讲解等服务。今年以来,妥善处置涉少数民族群众纠纷67起,实现调解案件数量连续三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