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方动态
龙港市创新就业促“三交”工作品牌,促进“龙汇一家”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时间:2024-10-29 09:04:47 来源:温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龙港市作为全国首个“镇改市”,设市以来不断深化“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立足本地印刷产业优势,以全面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能力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抓手,坚持在“引”上发力、“育”上下功、“留”上用劲,让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面打响具有龙港标识度的“龙汇一家”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品牌,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交出了高质量、有温度的龙港答卷。

一、坚持高位统筹,以“靶向引才”打通各族群众就业渠道。一是跨域联动铺展“就业路”。组建龙港市“之江同心·石榴红就业行动”工作专班,探索建立东西部人力资源合作长效机制,在四川珙县、湖北恩施等地成立劳务协作工作站5个,2023年以来共组织400余家龙港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开展人才招聘51次,提供岗位3200余个,收获意向简历1.7万余份。二是商会协助搭建“劳务桥”。支持珙县在龙港注册成立商会,并聘请龙港市四川珙县商会会长为龙港——珙县民族互嵌式发展服务大使,通过签订“石榴红”互嵌式发展合作协议、依托商会实现民生事项异地办理等举措,畅通劳务组织化输入渠道。今年以来,龙港市四川珙县商会精准对接两地需求,为珙县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三是校企合作筑牢“人才池”。推动龙港产业学院、龙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院校与中西部职校、龙港企业合作,支持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强化工学供需对接。推动龙港印企入校,与湖南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达成共建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合作关系,累计提供实习岗位1410个,进一步增强对中西部青年人口的虹吸力。

二、创新培养模式,以“产业育才”提升各族群众技能水平。一是创建“联盟式”培养机制。由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牵头,向外借助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资源,向内联动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等45家单位,组建石榴红印刷技能人才培育联盟,建起“培训标准共建、等级鉴定共评、技能证书共管”的“联盟式”培养机制。二是搭建“融合式”产教平台。坚定实施“印刷机长”专项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建成温州市首家印刷包装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首家印刷包装高技能人才评价机构,实行校企合作“印刷机长”导师聘任制,通过“基地培养理论+车间实操实训”模式,促进持证印刷技工由设市之初1人暴增至3859人,带动龙港印刷包装行业产值同比增长81%,有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三是实施“订单式”分段培育。以深化东西部协作为契机,鼓励头部印刷企业与中西部结对地区职校合作,开设“订单式”人才班,以“2年或3年本地职校”+“1年龙港院校”育才模式,每年培养龙港印刷企业急需复合型人才50余名,并实现百分百就业,较好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的有效平衡。

三、聚焦权益保障,以“服务留才”构建各族群众安居环境。一是制定“心之所向”的人才集聚机制。秉持“来了就是龙港人”的理念,顶格实施“万龙归港·人才优政50条”等系列惠才政策,探索“印刷机长”政策与“瓯越英才计划”并轨,围绕医疗、住房、教育等“关键小事”出台20条专项兜底服务政策,让印刷技术工人也能享受到高层次人才待遇。设市以来,已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子女就读问题607个,为40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发放慰问补助8万元。二是构筑“行之所往”的民族融合空间。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公建项目,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石榴红”文化驿站、“石榴红”工作室等14处阵地,并以承办2024年浙江省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暨温州龙港市推动各族群众创业就业启动仪式为契机,推动了“石榴红”文化街、共富基地、共富工坊等3个民族团结项目落地,全方位串联起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城市空间脉络。三是织密“终止所归”的精神情感纽带。发挥“宣传+统战”大部制优势,创新“民族团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推出首条民族团结研学游线路,将“三月三”“开斋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纳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举办各类少数民族文艺及宣讲活动55场。尊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设立穆斯林临时礼拜点1处,积极帮助全市240名穆斯林群众融入龙港。